“一个核心”“五个突破”“三个机制”

发表时间: 2023-10-23 17:06:47 作者: 染色液

  2018年9月26日,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该文件是在过去四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良好态势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全面实现协同发展,完成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任务,而提出的全新的行动计划和工作要点。

  经过四年的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此时诞生的《目录》更看重有序、高质发展的变化,体现出三地协同规划的新形势、新要求。从《目录》公布的新政策出发,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历史沿革,本文重点为您解读北京2018年建设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重点、新作为。

  26日,北京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等22个市级有关部门对《目录(2015年版)》进行修订,正式印发了《目录(2018年版)》(京政办发〔2018〕35号),相较于前一版本,最新《目录》修订内容多达73处,更强调有序、高质量的发展。纵观禁限目录可以探得,政策松紧有异、实行差别管理。新政首次将北京城市副中心单列,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业等行业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它的单独划分,将原本“1+3”的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调整为目前“1+4” 的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4”指在执行全市层面措施基础上,分别适用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外的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加强了“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态势。

  对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细分支持,注重从产业链条、综合竞争力角度进行把握,区分传统产业、新兴起的产业的链条环节,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避免“一刀切”。例如,在制造业中,除东城区、西城区外,全市范围内对研发、中试、设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均予以支持,不再列入禁限;对新能源车整车、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制造等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不予禁限;在化学纤维制造等7个大类的禁限管理措施中,对涉及国家和本市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品,为航空航天、军工和国家重大专项等配套项目予以除外,不予禁限;对合乎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申办建筑业相关资质时予以支持,不予禁限。

  对保障城市运行和民众日常生活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细化,例如,在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中,对保障城市运行的食品制造不予禁限。另如,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中,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工业固态废料处置利用等保障城市运行项目不予禁限。再如,三环路内禁止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并将规划的城市物流配送节点、服务居民生活的末端配送网点等除外。考虑到便民服务,对东城区、西城区汽车清洗服务,及中心城区五金家具室内装饰材料零售不再禁限。

  利企便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要求,简化相关资质申办和工商登记流程,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申办建筑业资质,在修订后,取消了区政府开具相关证明的环节,企业开证明将无需东奔西跑。

  强化生态环保和安全管理,为保障首都空气质量,对燃气热电联产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维修实行了禁限管理,中心城区增加了对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禁限管理,引导新增功能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

  “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于7月2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在致辞中谈到过去四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的阶段。丛亮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将进入攻坚克难期。

  新工作更强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坚持疏控并举,严格控增量、有序疏存量;产业方面按禁限目录严格执行;落实“双控”、减量发展要求,严控新增建设规模,坚决防止以疏解为名盲目扩张,鼓励整体搬迁。抓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做好服务,保持应有发展活力。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向河北雄安新区看齐,抓紧完善城市副中心控规,坚持以新带老,提升老城品质,同时辐射周边、带动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推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坚持高标准,抓好城市设计和产业规划,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河北具体衔接。抓好生态交通等重点领域工作,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和交通一体化建设,突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关键年份,届时要达到:北京市非流动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明显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效果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新《目录》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着眼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的发挥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牵引作用,深化与津冀两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以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刚性约束,着力引导功能疏解和提升。

  以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为抓手,努力实现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新突破”。

  完善重大问题协调、重点工作推进、工作落实督办“三个机制”,以政策创新和试点示范为依托,着力破解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聚焦核心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坚持疏控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用力,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一直在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两翼联动,合力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全方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

  三是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协同保护力度,全力打造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携手构建山川秀美的京津冀。

  四是提升支撑能力,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交通格局。

  五是加强对接协作,促进区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坚持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相统一,更看重强化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六是促进协同创新,着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本市创新资源辐射外溢能力;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深层次地融合,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增强区域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七是着力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坚持优质公共资源输入与带动当地公共服务提升并举,加强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合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强化制度保障,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路径,统筹推动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破除隐形壁垒和利益藩篱,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资源要素流动顺畅高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津京冀协同发展规划的稳步推进绝非一日之功。2013年5月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后,习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同时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分别从加强顶层设计、突破思维定式、加快产业对接、优化城市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现代化交通系统、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方面做出指导。

  2015年2月10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通过疏解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7年12月20日,,京津冀三省市一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并印发实施,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向平台集中,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承接平台。

  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7月底,北京市研究发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踏上“再出发”的新起点。

  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到2020年,北京市将携手津冀,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文/王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