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星期天工程师”有了升级版
发表时间: 2024-01-07 15:48:16 作者: 试剂盒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可是,您听说过“技术大咖”也可以功能共享吗?在
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雷东宝拿着国营厂淘汰的设备,花大钱请来“星期天工程师”,最终大获成功,还并购了市里的电线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周末,不少任职于高校、研究机构或国有企业的科学技术人员,赶往四面八方,帮助乡镇非公有制企业安装调试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培训技术骨干,或者解决具体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难题。
如今,“星期天工程师”在柯桥有了升级版。“共享工程师”既有大学教授,也有纺织印染行业专家。他们频繁进出当地各纺织印染企业,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企业一道攻克技术难题,缓解了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
在纺织印染企业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程中,“共享工程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成为创新中心的共享工程师后,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乾阳更忙了。
在柯桥印染行业,魏乾阳是个名人。如何节能降耗、高效利用能源?怎么样改进工艺提升产量,提升产品品质?如何用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近年来柯桥乃至周边企业关心的这些现实问题,也是魏乾阳的重点研究方向。“平时如果我在办公的地方,每天基本上都会有好几波客人。”他笑着说。
近年来,魏乾阳与柯桥印染企业的合作愈发紧密。与绍兴永通印花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信息化提升;与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乾雍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染色污水处理项目;与绍兴兴明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华晨印染有限公司开展染缸节汽降耗改造项目;与绍兴纤谷纺织品有限公司、浙江欧丽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绍兴麦势纺织品有限公司、浙江睿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公司进行产品研究开发技术上的支持合作等;与浙江新三印印染有限公司、绍兴国泰印染有限公司、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染厂就技术难题、技术合作等展开多次交流互动……
能吸引这么纺织企业抛来“橄榄枝”,这背后必然少不了“硬功夫”。魏乾阳深耕行业技术25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一线的纺织、印染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工作,这些经历让他与不少柯桥本土企业家有话聊、有共鸣,而且谈得来、聊得深。
“说得再多不如直接一试。”这是魏乾阳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宗旨。特别是遇到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他常常二话不说在车间直接上手。他靠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扎实的理论支撑,对不少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魏乾阳回忆,有一次去染厂,车间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他面料常常会出现染料点,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办法解决。魏乾阳认真查看了车间的染化料种类、化料温度及染色工艺等,经过分析,他调整了化料温度和染色工艺,快速解决了企业困扰。“能帮企业解决难题,看到问题解决后车间工人开心的样子,是我身为共享工程师最幸福的时刻。”
段亚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纺织专家,所获的荣誉和奖项可谓不计其数: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段亚峰脑子里就像自带了一部“纺织技术大全”,只要别人问他技术问题,他总能精准找出对应章节,将难题一一破解。
2022年,退休后赋闲在家的段亚峰,应聘创新中心“共享工程师”岗位,经过严格考核和公开遴选,成为了柯桥区首批5名纺织印染全产业链共享工程师之一。“能发挥余热,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谦虚地说道。
自担任“共享工程师”后,段亚峰就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并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开方诊疗”。不少印染企业负责人说,自从有了段亚峰等一批共享工程师,公司不但可以随时得到“便携式”指点迷津,很多平时“一闪而过”的奇妙想法很快变为现实产品方案,逐步加强了新产品个性化和功能性,还拓展了新材料产业化应用的路径,缩短了新产品研究开发周期,提高了市场开发的时效性。
段亚峰说:“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绍兴素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曾用了几年时间开发出48D/72F细旦锦纶丝与40s/1天丝交织大提花面料,但是受染色均匀性和色牢度限制,虽然在女装衬衣面料领域打开了一些局面,但客户群体太小,始终难以接到稳定的大单。
在段亚峰的指导下,该公司在原有染色品种基础上,实施数码印花加工,形成锦纶天丝交织“大提花+数码印花”产品新系列,并邀请创新中心平台内的趋时服装设计工作室设计打样,制成了成品裙装样衣进行推广,产品迅速在网红“花裙”杭派女装领域走俏,花形翻新不断、订单越做越多,吸引了不少大订单。
除了做“技术外援”,段亚峰还是一名“推广大使”。“虽然柯桥的印染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活跃,但是创新产品的推广途径与条件较为有限。”段亚峰说,就像绍兴隆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手里拿着“高大上”的功能性新材料技术,进行了各种规格的纤维纱线甚至织物新产品开发,但是苦于对产业链下游企业产品结构和需求不了解,在市场推广和产品系列化上迟迟难以打开局面。
“我们得知这样的一个问题以后,特别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协同推进,明确了下游客户具体需求和功能纤维纱线新材料下游产品研究开发方向。该公司很快就与柯桥市场的纺织品研发型贸易公司成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出秋冬季保暖内衣和床垫用‘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无纺布内胆、石墨烯改性涤纶混纺纱‘保暖+抗菌’功能针织面料和T恤衫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段亚峰对此颇感欣慰。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总工程师沈一峰今年有了“新工作”。曾主持过国家、省、市、企业等50多项科研项目的他,如今每周在创新中心办公室“坐诊”两天,帮企业解决在新功能面料开发、节能减排、染整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企业如果有需求,他们打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我。”在沈一峰看来,柯桥的印染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已形成了不俗的产品的优点。“企业现在苦恼的不是面料做不出来,而是更加细化的问题,比如产品如何能在专业化、功能化、特色化上逐步提升,如何去做才可以更加节能减排,如何从当下大量的技术装备中找到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应用等。”
沈一峰认为,更值得引起行业重视的是,印染企业正在面临如何相互连通的难题。“比如新面料的开发,涉及材料、纺纱、织造、染整、化工、机械、设计、市场等各行业或专业的技术和信息,仅靠个别工程师‘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攻克难关。”沈一峰说,通过共享工程师们的通力合作,可以为公司可以提供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星期天工程师”的“单向输出”,如今的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更多是人才优势的“多向互补”。创新中心在引进印染共享工程师的同时,设立助企工程师工作室,动态更新人才库、成果库、需求库,建立工程师培训交流、荣誉激励等制度,为纺织印染产业高水平发展赋能。
“有了创新中心这样的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工程师之间可以交流互动,不断碰撞火花,讨论生产经营技术问题、补充更新很多知识,更好地为印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沈一峰说。
受益于“共享工程师”这一模式,不少中小企业攻克了技术难关。截至目前,创新中心推广共性技术90余项,解决企业个性化难题2503个,实现“揭榜挂帅”项目21项,推动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及花样版权等协同创新成果1.5万余项,孵化创业企业33家,协同创新项目投入及成果转化产出效益超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