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将为甘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红利——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教授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 2024-02-10 13:30:14 作者: 产品中心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频繁提及。作为新一届政府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释放出怎样的信息?改革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甘肃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将如何迈出本省深化改革的步伐?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都已经意识到,新一届政府将改革作为执政的重中之重。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深化改革议题并具体部署之后的第一个执行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尤其强调了“改革”。有人算过,报告全文共提到“改革”77次,是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多的一次,这其实就说明了今年工作的重点。

  改革在今年的工作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政府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命运寄托在了深化改革上。要是进一步的改革难以顺利推进,中国长期快速地发展的势头可能被终结;如果政府能够实际做到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推进深水区的改革,中国将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有很大的可能性再维持数十年的高速发展。

  要自己革自己的命,总理在报告中明确表态。这充足表现了政府在深化改革上的坚决态度。而且,从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年的工作安排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政府改革敢于啃“硬骨头”。一些相对容易的改革,或者是已经获得广泛共识的改革,正迅速推进;而那些难度较大、利益关系更复杂的改革也逐步有了时间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消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中的三分之一的目标将在今年完成;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民营银行很快将出现在大家面前,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经确定;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要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所有制经济方面,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投资央企等。

  进一步的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动力。从这一点看,只要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只会是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短期内部分改革措施非常有可能会拉低中国的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从而带来非常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根据经济学者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投资,但投资效率相比来说较低,进一步的改革将改变这样的情况。包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利率市场化改革、设立民营银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等在内的改革措施,其目的都在于减少对经济主体的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而提高投资的效率。很显然,改革带来的未必是投资的减少,恰恰相反,因为有了更明确的价格指引、进入了原来难以进入的领域,民间资本的活力将进一步迸发,更多拥有非常良好发展前途的行业将迎来投资春天。

  因此,进一步的改革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动力,或许能让中国再现过去30多年来的快速地增长,而且这种快速地增长是没有后遗症的。

  但是,部分改革措施的推行在短期内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整体上,大家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要较前几年好很多,中国深化改革确实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积弊颇深,如果改革措施让其一下子暴露出来,中国可能难以承受如此重大的打击。譬如说中国的金融体系,目前部分地区实施的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已经给有些银行带来了数额甚大的坏账;再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如果中国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房地产税制度,有很大的可能性给房地产业带来致命打击等。

  这些措施都将在短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这些措施又是中国未来要长期健康发展不得不做的。为了最好能够降低改革措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理多次强调中国经济提高速度有一个底线,一旦经济提高速度低于底线,政府将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住增长。在目前,中国政府依然掌握着足够多的资源,也拥有足够的财力,因此进一步的改革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在可控范围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内容,大多分布在在教育公平上,这抓住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实现教育公平,一要增加投入,让大家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二要推进教育改革,让大家拥有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近几年来,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有所增加,绝大多数地区的人都感受到了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但是在部分农村,“自带课桌上学”和“悬崖边的上学路”这样的尴尬场景任旧存在,换句话说,人们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并非那么公平。因此,总理在报告中重点强调了贫穷的地方、农村地区的教育提升措施,也提到让更多的贫穷的地方、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

  其实,不单单是贫穷的地方、农村地区,包括城市在内的所有地区,大家都不能完全公平地享受权利。由于不同学校可提供的条件有很大差异,这种条件包括提供给教职工的薪酬、提供给学生的硬件设施,所以导致了不同学校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别,也就有了“名师”和“尖子生”云集的重点学校。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目前各个地方的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教育部门管,哪个地方资源多,教育发展得往往也比较好,这就导致同样在一个省内,不一样的地区的教育发展差别甚远。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就是要求省级政府统筹制定有关政策,在教育资产金额的投入、师资配置、学校设立等方面考虑,这样的话有利于实现同一省内的教育公平。当然,由于不同省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程度也有差别,教育发展在不同省份仍然会体现出不公平来。

  另一方面,要提升中国教育水平,给各类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最重要,因此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意义重大。报告中对这个制度的推进加了限定词“积极稳妥”,显然步子不会太大,或者说暂时还没找到比考试更有效又公平的手段,但中国原来实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已经有所变化,高校自主招生逐步深入人心,高校确实拥有了一定的招生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限制很多,而且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紧密相连,高校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做到完全的自主招生。当然,高校的自主招生也不可能没有约束,必须要有经得起考验的标准,否则,公平性就难以保证。

  甘肃近几年的经济提高速度非常快,但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把兰州新区作为甘肃最大的增长点,兰州新区确实为我们大家带来了上千亿元的投资。但是我们该考虑这样的经济快速地增长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因此,甘肃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改革,对甘肃而言,改革同样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红利。不可否认,绝大多数时候甘肃的改革开放都是跟在沿海地区的后面。甘肃要改变思维,要树立这样一种思想:我们是落后省份,需要改革的东西更多,改革的动力更足,改革失败的代价也更低,因此我们要更勇于去改革,去革自己的命。

  思想上的转变是关键。因此,要推进全省深化改革的步伐,在不违背基本法律的前提下,要以更大的力度放弃自己的权力,清晰界定自己的权力范围,更为充分地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让民间资本可以沿着市场给出的信号自由竞争。

  这种给予民间资本更充分自主的氛围对资本更具有吸引力,而形成这种氛围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一样的地区改革的力度、进度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就是竞争力。如果甘肃是走在深化改革的前头,那甘肃就将保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增长。(记者 李欣瑶)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