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冠变异株JN1已在全球12国发现传染性、病症如何?

发表时间: 2024-08-02 22:54:54 作者: 其它产品

  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CDC估测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15%至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测中,其占比还低于1%,更早的10月底它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1%。

  CDC表示“仍在了解”JN.1,并正在调查它是如何携带突变,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的。

  目前共在12个国家发现了JN.1变异株。欧洲国家新冠疫情监测数据也显示了JN.1变异株感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截至11月中旬,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丹麦,该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覆盖了50%人口。英国也声称,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远超于其他已知变异株。

  随着JN.1变异株的蔓延,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声称,它已成为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

  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正在监测该变异株,但尚未将其指定为关注的变异株(VOC)。

  JN.1属于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今年8月在卢森堡首次被发现。该变异株今年9月份在美国首次检测到,今年10月在英国被首次检测到。

  JN.1被认为属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而BA.2.86本身传染性极强,此前已经引起多国科学家们警告。

  据CDC声称,JN.1和BA.2.86紧密关联,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

  自今年8月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密切追踪BA.2.86的情况。科学家指出,与之前变异株不同的是,BA.2.86的突变数量创造了纪录。与2022年初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BA.2相比,BA.2.86发生超过30处变异。

  目前没有迹象说明JN.1的致病严重程度有所增加,也没有证据说明JN.1相对于其他当前流行的变种对公共健康的风险增加。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的医学博士Amesh Adalja表示,虽然应该关注JN.1变异株,但是“这不是已经传播得十分普遍或很深的东西”,他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变种,是BA.2.86的一个分支,但BA.2.86从未真正‘起飞’”。

  不过,曼彻斯特大学的免疫学家Sheena Cruickshank教授认为,刺突蛋白突变意味着感染JN.1后,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或者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一些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周内,JN.1的感染将达到峰值。不过,预计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大暴发那样的情景不会重演。

  CDC声称,早期实验室数据表明,新冠测试和治疗方法预计对JN.1有效,同时,接种今年最新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也可以阻止JN.1病毒进入细胞。

  但坏消息是,美国接种最新疫苗的人太少了——不到美国成年人的16%——因此专业的人建议CDC应该敦促尚未接种疫苗的公众立即接种。

  另外,除了JN.1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衍生变种HV.1传播性也很强,而且具有免疫回避性,它慢慢的变成了美国的主要病毒株之一。贝德福德大学公共卫生首席讲师克里斯-帕帕佐普洛斯博士表示,人们必须要格外注意这两种菌株的症状:感染HV.1菌株的人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倦、鼻塞或流鼻涕等症状,JN.1菌株也有同样的症状,但感染者可能还会出现头痛和腹泻。

  不过,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未将该变异株认定为“要关注的变异株”,按照新冠病毒的命名规则,它还不能被称作“Pi”,而是被暂时命名为奥密克戎BA.2.86

  新冠病毒EG.5变异株是什么?会在国内大范围流行吗?国家疾控局最新回应

  我国监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涨的趋势,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目前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保持此趋势。

  我国首个获批的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上市啦,是否有必要接种?

  我国首个获批的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终于到南京啦,是否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

  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涨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EG.5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