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日排污入海专题】核污染水排海是多种选择里最自私的一个

发表时间: 2024-03-31 13:17:44 作者: 品质保证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专家陆续提出了5种解决方案,除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外,地层注入、蒸汽排放、电解释放和固化填埋都是可行选项。而在这道待解的难题面前,日本选择了最便宜的一种。

  1.注入地层。将核污染水注入2500米深左右的地层结构中,此方案预计至少花费180亿日元,耗时最少104个月,后期监测912个月。

  2.排入海洋。将核污染水稀释或分离放射性物质后排入大海,此方案预计花费34亿日元,耗时91个月。

  3.蒸汽排放。将核污染水进行蒸发,通过排气管道排入大气,此方案预计花费349亿日元,耗时120个月。

  4.电解释放。将核污染水进行电解反应,将生成的氢气排入大气,此方案预计花费1000亿日元,耗时106个月.

  5.固化填埋。把核污染水和水泥等材料混合成固态后埋入地底,此方案预计花费2431亿日元,耗时98个月,后期监测912个月。

  原子能市民委员会指出,首先日本政府的决定罔顾民意,无视福岛当地政府、渔业团体和普通民众的强烈反对。其次,围绕核污染水中氚对人体的危害有多种说法,稀释后排放的安全性没办法得到保障。第三,新建储罐和水泥固化都能够准确的通过现存技术对核污染水进行可靠处理,是更为理想的方案。然而,日本政府并未对此进行充分探讨,仅以缺少用地为由,就做出排海决定。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对拖延至今,导致核污染水数量增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日本政府更应该尽最大努力阻止核污染水的产生,包括采取对融毁堆芯进行空气冷却等对策。第四,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在“有关废炉措施的中长期规划图”中提出,计划在核事故发生后30-40年内完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退役,并取出融化的燃料碎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原子能市民委员会一直主张将核事故反应堆隔离100年以上,等待辐射衰减,才是最现实、最合理的“善后”最佳方案。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即刻要做的不是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而是从根本上重新评估这一规划。

  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视测定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顺平表示,对人类,特别是对靠太平洋的邻国,直接排海是最不利的一种方案,即便对日本公众而言,也不是一种最优方案。“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为自私的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雯从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就一直在关注福岛核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她表示,直接排海方案将核污染水对日本陆地的影响降低,而核素在排放入海之后,会随着离岸洋流的输运扩散远离日本国土,遍布太平洋乃至其他大洋。

  余雯直言:“日本把本国的风险转移给了全世界一同承担,并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四周的国家利益攸关者的意见,我认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决策。”

  赵顺平认为,日本的选择也不符合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辐射防护正当性原则。“举个例子,核电厂给人类带来强大、低碳、安全、经济的能源,但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对人类有利的贡献远大于其不利影响。而日本政府决定将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水向大海排放,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这样的做法没有先例,没有对人类有利的贡献,只有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是不正当的。”

  2023年1月,在反对声浪中,日本政府将排海时间确定为“2023年春季至夏季前后”。

  为了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东电自去年8月起修建了一条长达一公里的海底隧道,今年6月,东电宣布用于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的海底隧道已竣工,6000吨海水已被注入排海隧道,设备试运行也持续了两周。

  核污染水排海的前期准备工作,至此接近尾声。日媒称,日本最早将于今年8月启动排海工程。

  截至今年6月29日,福岛核电站厂区内超过1000个储罐中累计存有134万吨核污染水。一旦开启污水排放,稀释后的核污染水将通过灌满海水的隧道输送到排水口入海。日本政府及东电给出的时间表显示,这一过程将持续30年左右。

  赵顺平表示:“日本采用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并没有经过国际同行的普遍使用,其效果如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因此其处理核污染水有效性的信任度自然不高。日本计划的排放时间长达30年,我们也没看到证明其长时间运行安全可靠的材料。”

  作为福岛核污染水处理的关键环节,ALPS的效果一直备受质疑。东京电力2018年3月公布的材料显示,经过ALPS一次处理后,包括锶90、铯137、铯134、钴60、锑125、钌106、碘129的核素仍有残留。即使是被列为重点的锶-90等放射性同位素,也在“处理水”中检出残留,某些监测样本的辐射水平甚至高过安全标准2万倍。

  最终,日本政府选择了“成本最小”的排海方案,其考量可谓不言自明。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全球没有先例,且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国界影响,不是日方一家私事,而是事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事。日本究竟是因为“别无选择”,还是为一己之私,将不可预知的风险转嫁给全世界,相信国际社会自有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