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全球注视下的逆向操作这4笔账怎么算

发表时间: 2023-10-31 13:05:21 作者: 品质保证

  福岛县新地町渔民小野春雄坐在渔港上,他说:“排海对我们来说是关乎生存的问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中最高级别的7级核事故,并产生了超百万吨核污染水。2023年8月24日,当地时间13点(北京时间中午12点)开始,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将200到210吨核污水经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福岛核污染水已积存130万吨,且还在以每天100吨的速度增加。按计划,日本方面2023年度预计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约3.12万吨,至少要持续30年,这将使“太平洋成为日本的下水道”。

  据清华大学此前就污水排放做的核废水在太平洋扩散机理实验显示,核废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福岛核事故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环境辐射值就长期处在超标的状态。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辐射一般在0.05微西弗左右,国际上建议普通人的安全环境辐射值为每小时最高不超过0.2微西弗。

  24日,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5公里距离的地方,记者看出测量仪显示的数值是1.70,也就是说在这片区域里,人体所承受的辐射量是标准值的8至9倍。在距离约6.5公里处的渔港,记者用辐射仪进行仔细的检测得出,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核辐射值是0.12、0.15,最大值在0.2左右,比东京的核辐射值0.01高出非常多。在沿途经过的地方,辐射仪显示最大值大约是2,而那些地区正是所谓福岛当地的无人区。受高辐射污染的影响,居民无法回到当地居住。

  根据研究,日本核污染水中可能含有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64种放射性核素。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黎表示,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核素通过海水扩散和洋流输运等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能够造成污染,并且通过生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中。最先受一定的影响的可能是排放区域附近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快、迭代速度快,放射性核素如氚和碳-14等可能更明显地作用于它们。它们的群落结构如果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中的别的部分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

  另据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伟谈道:在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的生物(如鱼类)摄食低营养级的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等),所以放射性核素等污染物可能从低到高传导,在高营养级鱼类等的身体中累积。比如锶-90会累积在鱼类和贝类等食物中,而人类摄入后,锶-90可以替代钙离子进入人体骨骼,不断释放辐射能量,加重骨癌、白血病等的风险。

  海洋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环节,互相之间保持着平衡。如果核污染水对其中某些环节造成剧烈影响,比如某个关键物种的数量大减或者大增,都可能对总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这类破坏可能没办法在极短的时间内逆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核医学科带头人、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宁一表示,放射性核素对生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会损害人和生物的DNA,造成基因突变和后代畸形,诱发多种癌症。比如,氚可经由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被人体摄入,易于在人体内蓄积,会造成放射损害;铯-137会引起软组织肿瘤与癌症,如卵巢癌、膀胱癌等;碘-129则轻易造成甲状腺癌。比如锶-90、铯-137,它们进入人体后会滞留在骨骼和肌肉组织中,就像在体内装上了X光机,每天24小时不停照射,虽然放射量比X光小,但长期影响不可小觑。锶-90、铯-137,半衰期都在30年左右,哪怕经过两个半衰期,在60年后还会有1/4的影响。它们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代人,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对几代人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蒋宁一还谈到,儿童青少年对放射性的敏感度比成人更高,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或者接触核污染水,可能会引起发育畸形。对孕妇而言,就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

  另有《关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处置问题的工作文件》指出,福岛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生物富集效应,随海洋生物迁徙和食物链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值得留意的是,针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中盐集团发布声明称,我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管理,我国食盐来源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食盐储备供应充足。广东部分花了钱的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我省食盐供应安全的影响心存担忧。广东盐业集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呼吁全市市民不必效仿“囤盐”。

  核污染水的解决方法并非只有“一排了之”。日本政府也曾讨论地层注入、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5种处置方案,许多专家还提出新建储罐长期储存、水泥固化等其他处置方案。遗憾的是,日本从成本出发,选择了“多快好省”的“海洋排放”方案。有新闻媒体报道称,日本将核污染水直接排入海里,预估仅需17亿-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2.03亿元。

  “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但并未考虑整体“大经济”。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启动,日本渔业进出口将首当其冲。据央视报道,24日在距离约6.5公里处的渔港港口停着十几艘渔船,却不见渔民身影。

  现年71岁的福岛县新地町渔民小野春雄22日对记者说:“排海对我们来说是关乎生存的问题,我们忍了又忍,撑过了这十二三年,到现在还没恢复到‘3·11’大地震前的捕捞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岸田文雄作为日本首相就有权力污染我们的工作场所吗?”小野春雄说,2011年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京筑地水产市场的批发商都不愿意采购产自福岛的鱼。福岛渔业从业者努力了十多年,直到两年前,来自福岛海产品的价格才恢复到高于地震前的水平。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排放,我们担心鱼还能卖得掉吗?而且核污染水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排完的,会持续排放很长时间”。

  此前,香港、澳门相继宣布将于8月24日起禁止来自东京、福岛等十个都县的水产品等进口。中国今年7月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同比减少29%。

  福岛县小名滨机船底曳网渔业协会理事柳内孝之表示,2011年3月的地震和海啸,以及随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首先对当地人打鱼的生计造成毁灭性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渔民都不能出海捕鱼。

  据悉,福岛县2010年的海鱼捕捞量为25914吨。2022年,当地海鱼捕捞量已锐减至5525吨。柳内孝之称,排海计划启动后,极大会造成鱼产品滞销或价格暴跌,对鱼市场经营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渔业人员收入随之减少,福岛县海产从业人员的利益均会受到损害。

  在东京居住的中国公民徐女士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会对超市里售卖的产自福岛县的产品有所顾虑,“但核污染水排放影响的不只是海洋,不是不吃海鲜就能不摄入辐射量的”。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日本政府和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2015年曾向福岛渔民承诺,在得到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之前,不会擅自处置核污染水,但最终食言,无视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多次发出的反对声音,坚持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批评说,政府践踏了与利益相关方达成的约定。日本政府无视反对声音决定启动排海,这是一种“悍然举动”。

  所罗门群岛外交政策咨询秘书处主任卢克·马尼曾表示,在太平洋的任何地方排放核污染水,都会将这一重要经济和食物资源置于危险之中。“太平洋岛国的金枪鱼不仅出口到日本,还出口到欧洲,因此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所带来的危害将是全球性的。”

  日方声称,排放的核污染水已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过滤净化并进行稀释,其所含放射性物质浓度远低于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过,因为东电有太多隐瞒、欺骗的“黑历史”,这套说辞很难再取信于公众。

  据日本新闻媒体报道,在核事故发生后第三天,东电就掌握到3号机组堆芯损坏率已达30%,同时1号和2号机组堆芯损坏率均超过5%。根据当时东电内部标准已能确认发生堆芯熔毁,需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但东电一直以“堆芯损伤”来粉饰,拖到当年5月才承认堆芯熔毁。在后来的调查中,东电一度否认企业内部有认定堆芯熔毁的标准,最终才承认时任社长清水正孝指示不可以使用“堆芯熔毁”一词。

  2011年6月以后,东电曾长期声称没有新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然而,随着2013年一系列核污染水泄漏事件曝光,东电当年7月终于承认有高浓度核污染水泄漏入海。2015年2月,东电再次被曝隐瞒实情……

  此外,东电和日本政府一直认为“海洋排放”方案才是“现实选项”,为平息反对声音,东电不惜公然撒谎:2015年8月先后向福岛县和全国性渔业团体书面承诺,在没获得包括渔业从业者在内的相关方理解前不会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两份承诺书至今仍能在东电官网上找到,也得到日本政府认可,但东电和日本政府推进排海计划的脚步从未停止,表明所谓“承诺”不过是东电和日本政府欺骗渔民的“障眼法”。

  近年来,东电为宣传经过ALPS处理的所谓“处理水”的安全性,不断组织利益攸关方、当地居民等到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视察游”。这一过程中,东电人员会利用辐射检测仪测试“处理水”样本,证明其放射性物质达标。但《东京新闻》去年10月披露,东电使用的检测仪灵敏度不高,该报记者用放射性铯含量达排放标准19倍的水做实验,同类检测仪没有反应。该报评价,东电此举被批“操弄(民众)认知”和“说谎”一点也不冤。

  值得留意的是,据谢伟透露:根据日方公布的数据,核废水处理系统对多种核素的去除效率很不稳定,经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中一些核素的浓度变化范围高达10万倍,且对氚、碳-14和碘-129的去除效果较差。张黎也表示,日本宣称将氚和碳-14以外的大部分核素处理完了,但有两个问题有必要注意一下。其一,核污染水是否能达到他们所说的安全水平?其他危害性较强的放射性核素是不是真的被完全去除?其二,对海洋水体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核污染水排放,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实际危害程度不一定可以用封闭环境下、小规模水体的认知来判断。